安全buff叠满!这场实验室演练,全程高能!
“无机实验室发生模拟盐酸泄漏,启动应急响应!”随着警报声响起,全员迅速进入应急状态。这一幕发生在湖北工程学院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演练中。


10月28日下午两点,湖北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无机实验室模拟了一场“浓盐酸溶液泄漏”突发事件。一名实验员在转移试剂时模拟操作失手,盛放浓盐酸的容器应声跌落。容器破裂,模拟盐酸泄漏。参演人员迅速进入应急状态,有人立即指向地面示意“泄漏区域”,有人快速模拟启动洗眼程序,现场联络员第一时间拨打电话上报险情。


“无机实验室发生模拟盐酸泄漏,启动应急响应!”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负责人现场指挥的命令清晰有力。保卫处人员带着警戒线冲入现场,迅速划出危险区域;校医院医护人员提着急救箱赶到“伤员”身边;应急处置人员规范穿戴好防护装备,手持中和药剂进入核心区。整个实验室里,人员疏散、现场警戒、医疗救助、泄漏处理等环节有序展开,各部门配合默契,完整呈现了从事故突发到有效控制的应急处置全流程。

随后,在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大楼的灭菌室内,演练模拟了高压蒸汽灭菌锅的两级险情。第一阶段,设备温度升至138℃、压力达0.26MPa,双双超限,操作人员立即尝试切断热源、手动排气,现场气氛紧张。紧接着险情升级:温度失控飙至150℃,安全阀却意外失效。“报告!安全阀失效,可能破裂!”实验员的呼喊迅速触发应急链条。从实验室指导教师、学院安全负责人到学校应急小组,信息被逐级上报。演练启动后,实验室指导教师迅速疏散人员、封锁现场,并立即成立现场指挥部。经风险评估后,各组分工协作,后续风险控制与调查工作高效展开。整场演练井然有序。

为确保演练既贴近实战又安全规范,湖北工程学院在演练前期特别邀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程灵教授,为参演人员及观摩师生开展指导。程灵教授围绕“实验室化学品泄漏应急处置步骤”“高压设备险情识别与初期控制”“应急防护装备正确穿戴方法”等核心内容展开讲解,明确演练中的安全禁忌与操作规范,为演练安全有序进行提供专业支撑。

此次演练,不仅让师生练就了“遇险不慌、处置有方”的硬本领,更将“实验室安全无小事”的理念深植人心。据悉,湖北工程学院始终以“人防+技防”双轮驱动,持续织密校园实验室安全防护网,为科研教学活动保驾护航。
1. 化学性危险源——看得见与看不见的腐蚀与毒害
易燃易爆品:如酒精、丙酮、乙醚等有机溶剂,以及金属钠、钾等遇水燃烧物品。它们遇到明火、高温或撞击时,极易引发火灾甚至爆炸。
有毒有害品:如氰化物、重金属盐、苯类化合物等。它们可通过呼吸、皮肤接触或误食进入人体,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损害器官功能。
腐蚀性品:如浓硫酸、浓硝酸、氢氧化钠等强酸强碱。能严重灼伤皮肤、眼睛,损坏衣物和设备,甚至引发二次事故。
有害气体: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如一氧化碳、氯气、硫化氢等有毒气体,若通风不畅,极易在室内积聚,导致人员中毒。
2. 物理性危险源——能量与设备的潜在威胁
电气设备:设备老化、线路破损、违规接线等可能引发触电、短路火灾。高温设备如马弗炉、电吹风等也可能造成烫伤。
高压与真空设备:如高压反应釜、气体钢瓶、真空泵等。若操作不当或设备失效,可能发生物理爆炸或内爆。
机械伤害:高速旋转的离心机、锋利的玻璃器皿、切割设备等,操作不慎可能导致切割伤、卷入等伤害。
辐射与激光:紫外灯、X射线衍射仪、各类激光器等
3. 生物性危险源——微观世界的“入侵者”
病原微生物:在生物、医学实验室中,可能接触到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存在感染风险。
生物毒素:如某些植物提取物、动物毒素等,具有剧毒。
转基因生物:潜在的生态风险和生物安全问题。
4.人与管理类危险源——最不确定的因素
安全意识淡薄:心存侥幸,认为“小事一桩”,不按规定佩戴防护用具。
操作不规范:不遵循标准操作规程(SOP),盲目操作或进行“冒险实验”。
应急能力不足:遇到突发情况时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正确应对和处置。
认识了这些危险源,我们就要像战士穿上盔甲一样,用严格的安全措施来保护自己。
核心原则:预防为主,安全第一
1.做好个人防护——你的“最后一道防线”
护目镜/防护面罩:只要在实验室,就必须佩戴!它能有效防止化学品喷溅、玻璃碎片等对眼睛的伤害。
实验服/防护服:穿戴整齐,扣好扣子,防止化学品污染日常衣物和皮肤。
手套:根据接触的化学品性质选择合适材质的手套(如丁腈、乳胶、耐酸碱手套),并注意及时更换。
其他:根据需要佩戴防毒面具、听力防护器等。
2. 规范实验操作——杜绝“人”的失误
实验前:必须预习!了解实验内容、所用物料的危险性及应急措施。检查仪器设备是否正常。
实验中:严格遵守SOP。严禁独自实验,严禁在实验室饮食、吸烟。保持台面整洁,及时清理洒落的化学品。
实验后:妥善处理废弃物,分类投放。清洗双手,关闭所有水、电、气。
3.善用安全设施——依赖你的“守护神”通风橱
处理挥发性、有毒有害化学品时,必须在通风橱内进行,并保持拉门在安全高度。
洗眼器与喷淋器:熟悉其位置和使用方法,一旦化学品溅到眼睛或身体,能立即进行冲洗(黄金15秒!)。
安全柜:生物安全柜用于操作病原微生物,超净工作台用于保护样品。
消防器材:了解灭火器、灭火毯的位置和适用范围(如二氧化碳灭火器适用于电器火灾,但不能用于金属钠火灾)。


